
股票网上开户
据上交所公告,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:恒坤新材)科创板IPO上会于2025年7月25日遭暂缓审议股票融资渠道,为2025年首例。
据披露,恒坤新材上会被质疑三大类问题:一是技术独立性与知识产权风险;二是确认收入的合理性;三是长期定存款收益率高于银行借款利率的合理性,以及是否存在使用受限和理财风险。
此外值得关注的是,恒坤新材在多数产品产能利用率不足50%时仍大举扩产,IPO合理性存疑;其靠引进产品赚差价、自产产品毛利下滑,科创属性存疑;叠加前股东涉赌致股份冻结的历史污点,本次上会审核被暂缓颇据合理性。
2024年5月马可波罗沪主板IPO上会暂缓后,8个月才重启上会。但也有大量企业被暂缓后终止审核,无缘第二次上会,如合众伟奇、金龙股份等。恒坤新材能否再次上会,取决于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上述系统性风险,以及肃清市场及舆论质疑。
产能利用率不足50%仍募10亿扩产,募投项目前景难料
招股书显示,恒坤新材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。
2024年12月首披露招股书时,坤恒新材拟募资12亿元:其中4亿元用于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,1.93亿元用于SiARC开发与产业化项目,6.07亿元用于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。
然而递表仅三个月后,该募资额就下调至10.07亿元,砍掉了"SiARC开发与产业化项目"
对此,恒坤新材在致上交所问询回复中称:公司自有资金可满足相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,因此不再将其作为募投项目。
并且,与大多数在科创板IPO企业不同,恒坤新材的募投项目竟然没有技术研发,全部是扩产。
前驱体作为光刻材料原料,恒坤新材的产品要么自用,要么卖给竞争对手。但该业务尚无稳定模式和大客户,2022-2024年其自产前驱体毛利率分别为-329.59%、-19.91%、-1.56%,持续亏损却仍计划募资4亿元扩产,前途不容乐观。
更关键的是,其现有产能大量闲置。据披露,2024年恒坤新材的主要自产产品中,仅SOC产能利用率超过50%,KrF光刻胶的产能利用率更是低至17.55%。即便到2025年底,公司预计BARC和KrF光刻胶的产能利用率也仅约50%。
以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为例,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实现3.3亿元集成电路前驱体产品销售额。
然而,报告期内恒坤新材自产前驱体材料始终处于亏损状态。
在产品尚未实现盈利,且现有产能利用率低下的背景下,盲目扩大产能,未来新增产能能否被市场消化,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。一旦新增产能闲置,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,还可能给公司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,影响其后续的经营和发展。
科创属性受质疑:自产产品毛利持续下滑,研发投入难见实效
作为科创板申报企业,恒坤新材2022-2024年研发费用率为13.28%、14.59%、16.17%,远超同行。但却未换来盈利优势——公司自产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至28.97%,2023年起低于行业均值。这表明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产品,未能在市场上形成足够的竞争优势,无法有效转化为盈利。
收入结构上,恒坤新材主要拥有自产产品、引进产品,其中自产产品占比已超引进产品,但利润仍高度依赖后者。其“引进产品业务”近乎“中间商”:部分产品为标准化,仅对接境外供应商;光刻材料虽需定制,核心仍依赖外部产品。
靠这类业务支撑利润冲刺科创板,其定位逻辑备受质疑,颇有“借他人产品闯关”之嫌。
此外,从产品构成来看,恒坤新材的KrF光刻胶、i-Line光刻胶等虽已实现量产供货,但从工艺制程角度分析,这些产品属于中低端光刻胶,在国内市场的技术门槛相对不高,众多企业如北京科华、晶瑞电材、南大光电等早已实现量产且规模可观。
并且,公司主要原材料如树脂、添加剂等,以及生产设备如光刻机、缺陷扫描仪等检测设备、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生产设备等,大多依赖国外进口,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自主创新的成色。
业绩增长背后:增收不增利与客户依赖并存
招股书显示,2022-2024年,恒坤新材营收从3.22亿元增至5.48亿元,年均增速30.5%,但净利润不增反降,2024年较2022年减少近300万元;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23.74%,扣非净利润却降25.18%,“增收不增利”态势明显。
客户集中度更是触目惊心:2022年至2024年间,其对第一大客户(客户A)的销售收入分别达2.30亿元、2.40亿元和3.46亿元,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虽从72.35%小幅降至64.07%,但连续三年均超过60%。
并且,报告期内其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竟均超过97%,远超同业可比公司约35%的平均水平。这种近乎极端的客户集中度意味着,若与核心客户合作关系生变,公司业绩将直面剧烈波动。
此外值得关注的是,恒坤新材单一大客户依赖的风险不仅体现在营收结构上,在手订单的变化更让市场对双方合作的稳定性增添了疑虑。
2022年至2024年,恒坤新材向客户A销售自产光刻材料的在手订单分别为4751.10万元、2011.40万元、1773.19万元,连续两年下降的趋势让市场对客户A的采购需求稳定性产生担忧。
针对上交所对于与客户A合作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的疑问,恒坤新材在问询回复中强调:通过国产化替代巩固了与客户A的关系,2025年上半年自产光刻材料收入增81.21%,并预计全年对客户A销售收入达3.47亿元,但该预测不含下半年新订单,实际表现待观察。
股权历史存污点,曾因股东开设赌场股份遭冻结
根据裁判文书网及公开信息,恒坤新材的股权历史上存在着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。其前大股东吕俊钦在2015年1月,参与开发“鸿博”“富豪棋牌”等赌博APP,并通过链接至赌博平台抽头渔利。2020年,吕俊钦因开设赌场罪被采取强制措施,其所持有的2144.91万股股份(占当时总股本9.4445%)被依法冻结。之后,1664.91万股划转至淄博金控,剩余部分划归郭芳菲
直至恒坤新材IPO“递表”前2个月,这一事件才最终了结。
恒坤新材在《招股书》中表示,当前吕俊钦已经没有通过任何方式持有其股份,现有股东出资来源亦不涉及吕俊钦违法所得。
并且,受此事波及的不只有恒坤新材。2019年,吕俊钦的弟弟吕俊坤通过收购股权成为上市公司杭州高新(300478.SZ)的实控人,吕俊钦成为杭州高新的董事及第二大股东。东窗事发后吕俊坤失联,吕俊钦辞去了董事一职。
争议中见曙光:恒坤新材的潜力与成长空间
尽管恒坤新材在IPO过程中面临诸多争议,但也并非毫无投资潜力。从行业层面来看,其所处的集成电路材料领域是半导体产业的关键环节,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产化替代进程的加速,光刻材料、前驱体等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,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业务布局上,恒坤新材同时拥有自产和引进产品业务,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产品结构,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。其中,引进产品业务虽被质疑为“中间商”,但也为公司积累了客户资源和市场渠道,若能借此推动自产产品的销售,有望形成协同效应.
此外,公司与核心客户A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尽管存在依赖风险,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其产品在特定领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。2025年上半年其自产光刻材料收入的大幅增长,也显示出其在国产化替代方面的进展股票融资渠道,若能持续拓展其他客户,优化客户结构,将为业绩增长注入新动力。
Powered by 股票网上开户|股票配资平台官网_专业配资开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